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世界首座潮流能发电站的“中国方案”:从106元到1元的度电成本革命
时间:2025-08-06 16:18:41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施少伦

《NightsofLustintheMirror完整版影片》

  中新网杭州8月6日电(宋雪晴)在浙江省舟山市秀山岛南部,一座酷似“银色小提琴”的钢铁巨构矗立在湍急的海流间。这座被国际能源署列入“全球海洋能20大亮点工程”、位列海洋潮流能项目榜首的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自2016年并入中国国家电网以来,以超95个月的运行时长刷新着世界纪录,截至目前累计发电量超810万千瓦时,等效减少使用3132吨标准煤、减少排放7811吨二氧化碳,为潮流能间歇性发电的世界性难题给出了中国的“绿色方案”。

  海洋潮流能发电是通过海水水平流动产生的动能驱动涡轮旋转,将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据发电站总工程师林东介绍称,“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潮流能已经存在了上亿年,但直到近年,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才将其作为攻克方向,通用电气、劳斯莱斯和阿尔斯通等企业斥巨资研发潮流能机组项目最长运行不足4个月便宣告失败,度电成本高达1916元(人民币,下同)。”

  此时,林东带领他的团队选择了一条颠覆性路径。“发电站最关键的技术路径是平台式+模块化,简单说就是总成平台加涡轮技术模块。”林东接受采访时表示,团队将9层楼高的总成平台打造成“海上乐高”,通过可拆卸舱室解决巨型机组安装与抗腐蚀难题;还打造了仿生“水下风筝”阵列,涡轮叶片随流向自动偏转,在1米/秒低流速下仍可发电,利用率提升40%。林东还提到,发电站第四代“奋进号”机组还使用了磁悬浮轴承技术,无齿轮摩擦损耗,寿命延长至20年。

  “除了成本考量,潮流发电像心跳一样有间歇性,我们得给电网装上‘起搏器’。”国家电网舟山市岱山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施德州比喻道。据施德州介绍,国家电网在发电站铺设了双回路专用电缆,采用低压柔性直流输电,消除了谐波干扰,实现电能“零损耗”传输;基于首创的"风光潮微电网",将波动电能转化为稳定电流,并网合格率达100%;还通过海流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预测未来72小时发电量,准确率达92%。

  自2016年8月发电站首期1兆瓦机组并入国家电网至今,发电站的度电成本实现三级跳,从第一代的106元/千瓦时到第四代的1元/千瓦时。林东预计,“随着东海黑潮的开发和百兆级机组的技术迭代,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3元/千瓦时,与火电形成竞争,东海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蓝色电池’。”数字巨变的背后是61项中国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支撑。

  目前,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已连续并网运行超过8周年,是世界首个突破一周年以上的项目,也是获国际能源署认可的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中国也成为继英美之后的第三个掌握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国家。谈到未来,林东十分期待,“目前中国潮流发电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日本的考察团马上要来实地调研中国的经验,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和企业瞄准清洁能源领域,用创新创造未来。”(完) 【编辑:陈海峰】

图片

  今年以来,“中华文明探源”的话题愈发被人关注,用考古学证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公众所知。而考古学者早已将文明起源的探寻上溯至八千年前。透过贾湖,我们可以看到八千年前最领先的族群如何生活。《NightsofLustintheMirror完整版影片》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系列发现中,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根据当前的考古成果,八千年前后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有些学者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起源。随着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化,“上下五千年”不仅由传说变为考古学实证,“上下八千年”历史大脉络也逐渐变得清晰。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changanwang@126.com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23版权所有